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本会公告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本会公告
新华网采访王石主席:"文化"和"产业"相辅相成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10 14:01:13


        近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就文化产业的文化含量、文化品质要随着产值的提升而提升等问题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见解。

以下为采访全文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会客厅,我们今天在演播室的现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王主席欢迎您。
 
[王石]
        谢谢,我很高兴来到新华网。
 
[主持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化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先请您给我们梳理一下中国文化产业在现在发展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石]
        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一个大的升级,就是“十三五”规划里提到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5%以上。虽然这只是一个经济指标,实际上它所牵扯到的文化问题以及文化和产业的关系问题是很多的,文化界的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很兴奋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疑虑和担忧,文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还能剩下多少?文化产业究竟是文化还是产业?这是很严肃的问题。
 
[主持人]
        别发展发展就剩下产业,文化没有了。
 
[王石]
        是,这是一个普遍的忧虑,从5%的目标来看,5%就是一个“量”,还有一个“质”,这个“质”很重要的一方面,不仅我们的“量”达到5%,甚至超过5%,我们的文化含量、文化品质也要随着产值的提升而提升。
我认为,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量”上是相对较低的,在文化品质上也是比较低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
 
[主持人]
        文化产业的发展处在起步的阶段,我们看到了一个未来发展蓝图。“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文化业态创新”,请问您如何理解“文化业态”?
 
[王石]
        以前我们将“业态”这个词用在商业领域,它是一种经营方式,就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产品、商品。这个词用在文化领域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我们面临文化业态的创新和升级,所以我认为,要说到文化业态,和它有两个相关的问题。
        一个就是我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它和业态有关系,从前我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基本上把文化等同于文艺,文化的类型在过去很大程度上就等同于文艺的类型,而在今天,我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不一样了,从价值观到制度、礼仪,到文学艺术,一直到家常日用,它的涵盖面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对于文化这个概念理解的变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比文化产业更大范围的变化,就是除了文化产业的这些形态比如影视、出版、多媒体等之外,还渗透在其他领域,比如“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融合发展的概念,就是和科技、体育、旅游、金融等其他方面的融合发展。我曾经用过一个词,说文化现在“弥漫”在所有的领域,这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现在,文化的概念更为广泛,文化的渗透面更为广泛,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文化产业业态应该有更丰富的概念,说得浅显一点, 就是我们究竟还有哪些渠道、方式、手段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
        我注意到,“十三五”规划在谈到文化产业的时候用了两个词:一个是传统文化产业,比如影视、出版等。另一个是新兴文化产业,比如移动、多媒体、网络、视频、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也就是说,文化产业的业态现在是很丰富的,目前,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是新兴文化产业的问题。
 
[主持人]
        新兴文化产业怎么能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传承优秀文化?
 
[王石]
        很多人说文化被产业化以后,文化变得很“稀薄”、很低俗,甚至看不到文化的影子,这种忧虑是普遍的,在文化产业推出的工业化产品中间,文化在哪儿?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我的理解是,我们讲文化产业是讲现代文化产业,比如说文学出版,现在传统的出版业仍然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没有出版就没有传播,没有传播它的社会影响就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传统文化门类的传播仍然是要靠产业化来实现,在这个实现过程中,如何做到文化不要过度衰减,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有四方面的考虑:第一,在意义、意蕴、价值观这个层面上,文化产品都应该让人感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让人受到激励的东西、有益于人提升的东西,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东西等等,在意义这个层面上我觉得非常重要,是考量文化产品优劣的重要方面。
        第二,在审美方面。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有一个审美问题,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美学典范,比如说崇高之美、壮丽之美、优雅之美、宏大之美、精微之美。还有形式美里所包含的对称、和谐、有规律的变化、完整性等等。虽然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新的审美标准,从前在传统美学中所创造的美学典范,在我们的文化产业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家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经济发展,我跟一些朋友说,我觉得审美的问题基本上被遗忘了。
        第三,在融合发展中,我们要摒弃那些粗糙的、简陋的、不过关的、被人垢病的低质量产品,产品品质应该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要注重文化内涵,打造品质上乘的精品。
        最后,是社会价值。文化产品应该是对于人类的发展、国家精神的提升有益的。我们需要多种角度地审视和考量文化产业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价值,也就是它的社会效益。
 
[主持人]
        我们的学者也好,从业者也好,有一个在自己产业中衡量的标准,才能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保住文化,那您觉得妨害文化产业的倾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王石]
        我个人认为,多数文化产业的决策者在项目的选择、策划和实施事情上,主要驱动力是经营,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你作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实体,如果你不考虑盈利的前景,就无法生存,那还谈什么文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和产业这两个方面是一体两面,是绝不能分开的,分开考虑一定会出问题。
        文化和产业。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产业在我们的概念里主要是一个物质概念,一个产业,一种物质生产的系统,农业是产业,工业是产业,交通运输业是产业,能源也是产业,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的系统。文化也体现物质,从前我讲艺术构成论的时候讲了一个概念——针对艺术而言的,有一个构成要素,就是每一种艺术虽然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一定是要承载在一个物质的构成要素上。比如说音乐,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声音,声音是物质现象。美术和雕塑当然也是如此。舞蹈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律动,电影的物质基础构成单位是镜头和胶片,虽然它的构成元素是物质的,但是它的本质是精神现象。这个精神现象必须和产品这样一种物质生产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没有出版,小说、诗歌、学术著作如何传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内容,产业也不存在。比如,没有节目,电视生产业就不存在,没有需要出版的内容,出版业就不存在,所以我们要考虑文化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
 
[主持人]
        如何平衡文化产业中利益与传承的关系?
 
[王石]
        文化产业除了争取经济效益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国家应该给从业者更多政策面的支持,比如税收、融资方面。
 
[主持人]
        现在,民营企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可以在文化产业上作出一些有探索性的尝试,如果这种有探索性的尝试能够得到实验成功,其实推广起来也就不是问题了。据我们了解,文租会成立了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石]
        在文化产权市场方面,我们国家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而且是独有的文化产业交易所的系统,这个几乎每个省都有,其中上海所和深圳所是国家指定的中央企业和全国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整个文化产业中,产权包括企业的股权、财产权、著作权、经营权等等,所有这些“权”的交易交换需要一个平台,文化产业交易所的作用,就是替文化产品找到投资人、找到市场,也包括托管它的权利,可以让这个产品实现它的最大价值。这样的平台,对我们国家的文化领域产权交易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创立这样一个协作体的宗旨是将不同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组织起来,促进行业自律,使这个行业更为规范。比如前些日子由于邮、币、卡的事情,就是邮票、钱币、电话卡炒作得比较出格,很多交易所也来做邮、币、卡,泡沫化虚高肯定要出问题,所以国家也很重视。在这类问题上,协作体要介入,从行业的角度来规范交易机构。
 
[主持人]
        这个协作体的成立会对现在文化产权交易现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石]
        最重要的影响是规范化,事实上,文化产权交易仍然一个在政策上不够完备的行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规范化,希望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能够起到这个作用,能够从行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向国家提出建议。
 
[主持人]
        我们也希望这个协作体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聊了很多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话题,其实这种讨论可以随着岁月的前进一直进行,因为这个产业确实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看好的、在未来有极大前景的产业,目前处在摸索过程中,我们要将文化和产业真正融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对于产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帮助,另外也给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带来非常多的有益补充,非常感谢王石主席的作客。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