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自觉、坚定地强调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强调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而且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和确立独立自信的民族精神问题。显然,文化自信问题的提出不是解决一般性的问题,更不是解决枝节性问题,而是要解决关系中华民族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只有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认识文化自信问题,才能从本质上领会其蕴含的战略价值,才能把握文化自信思想的要义所在。
文化自信思想是对中华文化独立自信的民族精神的呼唤和确证。 文化不是抽象的,文化总是一定主体的文化,反过来,文化也是一定主体身份的标示,它在根本的意义上解决“我是谁”的文化主体性问题。文化主体性确立的条件之一是文化主体自我意识的自觉。一种文化的特质是其之所以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这种特质决定了它是一个独立自信的“文化自我”。认识一种文化,首先要追问是谁的文化,所以,我们要阐释的文化自信自然要指向文化的主体条件。
回答“我是谁”必然追溯文化传统,中华文化的自我确立深藏于中华文化的基因中,文化自信来自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在根脉上是自成体系且具有悠久历史生命的文化,在特质上区别于西方文化,中西文化的分流其根源早已存在于人类文化的总源头原始神话中。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的西方文化具有超世的理想主义,而中国文化以现实性和入世性为特征;西方文化重个体,中国文化重整体;西方文化重利益,中国文化重伦理。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以主客二分为特征,中国文化讲主客统一和天人和谐,等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世界创造出一种与西方文化十分不同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也为这一文化圈中的其他民族提供了精神营养。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正是要找回丢失的民族自我。
文化自信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精神成熟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在精神独立性上的自觉诉求。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在政治上站了起来,中国人民获得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意义上的政治解放,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人民获得了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意义上的经济解放。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形象已经在实践层面显现出来。但同时,中国人在总体精神状态和精神文化上的主体意识方面显得相对滞后。“西化论”和“复古论”在思想文化领域还很有市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文化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文化主体性需要觉醒,文化主体意识需要形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在精神上真正站立起来。文化自信昭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勇敢地做自己。只有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并成为获得抵御一切干扰勇往直前的内生动力和定力。
提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我”问题,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具有世界意义。文化世界产生的标志是“文化自我”的生成。文化是一个民族尊严的标示,是一个民族向更高人类文明迈进的台阶,也是民族生命存在的基本价值。重树中华文化价值的自尊、自信和自我认同,其实质是坚定地自信中华文化有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作为独特的文化体存在的正当性和先进性。任何民族国家的独立性和独特性都是以文化的独立性作为基础的,独立的文化赋予每个民族以“文化自我”的内涵,“文化自我”的丧失意味着文化凝聚力的丧失,意味着人的归属感、安全感、意义感、幸福感的丧失。因此,当前强化中华文化自信问题是关涉国家民族安全的大战略,是对当代国家安全发展的积极回应。
阐释文化自信思想承载的文化使命,把这样一种文化使命转变为文化自信的能力和资本,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支撑中国发展优势背后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到底是什么,中国的发展优势如何转化为话语优势,如何缩短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的距离、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硬实力的非对称、精神文化生产遭遇资本逻辑冲击的风险、资本运行的自发作用对文化逻辑的扭曲、国家形象与国民素质的亟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都亟须一一作出解答。
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硬实力增长举世公认,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尚缺少一种足以掌握并协调日益巨大的物质力量成熟完备的精神形态。例如,美国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柯白认为,中国道路遭遇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困境,中国的软实力微乎其微。“中国的崛起并不包括特别的道德或规范意义。当今及未来的中国很可能向世界呈现经济和军事的力量,但它们不可能包含高调的哲学理论或意识形态。”这种对中国发展文化上的短板问题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切中要害,也提醒我们,文化建设实践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我们在这方面尚需付出很艰苦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