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本会公告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本会公告
“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3 15:20:09

为落实贯彻中办、国办的文件精神,6月7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与中国文化书院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精神”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考古系、历史系、东方学系、社会学系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重新阐释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国家修辞展开热烈探讨。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文促会主席王石阐释了议题的缘起和含义。

中国文化书院王守常院长表示:民族精神的思考是一种文化的反思。历史上文化差异一直存在,文化是向强势国家靠近的。我们需要神圣性的谈民族精神,用正面引导,讲清楚正面的内容。如历史上曾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提法。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阐释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并提出新的民族精神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圣贤的精神中提取,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当下,重新反思。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段晴提出,民族精神应该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并充分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

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表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提出新的民族精神时要考虑众多少数民族和多元文化的国情,提炼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理论上把民族精神讲清楚。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敏锐的指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概念。处在全球化的阶段,中国提出的民族精神应该以何种面貌呈现,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探讨。新的民族精神需要从世界角度出发思考,担负起世界性的责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说:文化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民族精神的提出是一种文化自信,要得到认同需要国力强盛。而这种认同不是血缘或血统的认同,而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表示民族精神的提出应该是一个如何重构世界秩序、中国希望能够承担什么角色的问题。民族精神在全球信息一体化和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提出,应该作为未来我国和世界的关系准则。

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提出,民族精神要反对功利化、语录化,需要形成有逻辑性的系统,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新八股”。


王石主席在会议最后向中国文化书院和北京大学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感谢。

文促会和中国文化书院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议。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