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本会公告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本会公告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7 10:21:21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办,中华文化促进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张家界市商会以及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922日在北京湖南大厦隆重开幕。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信息中心、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际知识产权协会、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城乡国际发展交流协会、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非遗网、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凤凰网、中经全媒体、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了报道。


 

论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张玉文主持,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副社长郭立兴、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经济学家刘正山、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做了开幕致辞。

 同时,会上宣布了凤凰网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的『魅力匠心』栏目的启动。


 

中国知识产权报报社副社长郭立新指出,非遗传承十分重要,但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重要,中国知识产权报将继续保持对非遗话题的关注,并加大报道力度。但由于非遗涉及面广,一些非遗与现行法律有冲突,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像烟花制作传承人涉嫌藏匿火药,被判刑这样的事情,更是引发我们的深思。对非遗保护既要合法合规,又要保护非遗传承人的权益,同时面对非遗传承人困乏等问题,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经济学家刘正山表示,从产权角度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非常必要的。从经济回报角度,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三类:能够立竿见影的带来经济利益的,短期内难以带来经济利益的,无法或很难带来经济利益的。

很显然,从传统的政绩考核或者说GDP式的发展观念之下,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喜欢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过度开发那些能立竿见影的带来经济利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其他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保护的积极性,导致保护不力。


 

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致词中指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老龄化严重。非遗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国家的长远大计,需要付出更多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根据文化部发布的落实《非遗法》情况评估报告,各地非遗保护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经全媒体总编辑李远认为,非遗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灿烂文明,非遗这座巨大金矿如果无人问津,则只能被掩埋。中经全媒体将依托在非遗纪录片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在纪录片、导演方面的优势,与凤凰网共同承制相关短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亦相信《魅力匠心》栏目的推出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给予推动。


 

论坛上,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司长周久才首先进行了主旨发言,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阐述如何在活化利用中保护知识产权。发言中强调,我们的非遗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而来,非遗内容丰富,并且记录了农耕经济文化,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传统非遗与市场不太吻合,使得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急迫,相关部门和各界为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有文化追求、有文化品味要求的旅游业将成为非遗展示价值和魅力的重要领域。


 

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谢小勇,在主旨发中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的必要性,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及建议。


 

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教授发表了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解读为主题的演讲,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遗产,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形像的说,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昨天的知识产权,我们今天的知识产权就是明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绿茵,从技术角度,阐述了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思考,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一种单纯的保护,而是一种组合的保护,非遗在通过创新的手段以达到产生新的知识产权,希望可以利用国家技艺的采集器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建设,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及保护。


 

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和业务部主任何平,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以及对其进行保护、发展的现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指出,我们不能把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法用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所有特性与奢侈品所有的特性相符;我们的文化遗产具备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通过创新发展利用知识产权手段,最终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及市场化目的。


 

下午,分论坛由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杨旭日院长主持,以嘉宾发言+讨论的形式展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晓东、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绿茵、知产法网主编、最高法院知产庭前庭长蒋志培、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经济学家刘正山、中国城乡国际发展交流协会研究部副部长黄贤涛、非遗网创办人、首席执行官高山、资深知识产权专业律师戴福堂、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馆长,文化部东方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研究员 黄海涛、北京心动工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 刘军等,参加了现场讨论。讨论中,专家、学者们,分别从地理标识与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知识产权立案可诉性以及非遗相关案例等角度发表了非遗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的意见,并呼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对非遗和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咨询委员金坚范对分论坛进行了点评,表示,非遗的保护、传承,非遗的创新,都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驾护航。以法律求保护,以法律求生存,以法律求发展。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知产与艺术同行、品牌非遗之旅项目首站发布仪式。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原百科研究部部长贺捷生将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张雅芳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咨询委员金坚范先生、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和业务部何平主任、湖南省驻京办王晓鸣主任、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尚生龙副市长共同参与了该发布仪式。


 

启动仪式后,尚生龙副市长代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对论坛表示祝贺,并邀请所有嘉宾明年张家界再聚。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对论坛作总结发言,感谢了在座嘉宾、专家学者,对此次论坛议题表示肯定,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归属应进一步梳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也应该区别,视具体状态进而确定是否具备知识产权保护之基础。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适用性的研究,是本次论坛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于此圆满结束。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