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本会公告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本会公告
2016两岸人文对话在台湾宜兰佛光大学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06 09:30:36


3月22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主办,宜兰佛光大学承办的“2016两岸人文对话”在台湾宜兰举行,主题为“中华文化中的群己意涵”。来自大陆的学者刘梦溪、赵士林、何俊,台湾学者黄光国、谢大宁、林火旺就此展开对话。


王石主席开幕式致辞


王石主席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到场的学者和嘉宾表示感谢,并介绍道:“两岸人文对话”一直注重探讨和当下社会品质相关的文化议题,从2012年开始已举办到了第六届。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两岸人文对话”再次来到台湾举办的欢迎和期待。钱复先生还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讲“五伦”,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应重视改善群己关系。



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致辞


开幕式后,“2016两岸人文对话”正式开始,上半场由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刘瑞生主持。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首先发言,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第二位的,相同之处是第一位的。群与己的差异,也是不必然发展成冲突,冲突不必然变成你死我活的,是可以“和而解”的,解决这种问题的智慧源泉就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位维度论述了群体关系的转型。


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发言


“对话”下半场由文促会王石主席主持。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首先发言,他提出中国传统的五伦关系是封建政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形成的一种一条鞭式的群己关系。这样的关系对现代社会而言,已不完全适用,但回顾一下五伦关系背后的运作原则,仍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地方。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谈到,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居于基础的核心地位,并且五四以来以反礼教为名义的家庭破坏也逐渐引起反思。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建新的伦常关系,充分吸收传统以明伦为起点的群己关系,是今日中国建立群己关系的必要路径。



台湾大学教授林火旺发言 


台大教授林火旺以台湾社会为例对群己关系进行了省思,他认为个人能够自由选择,必须确保每一个他人都有相同自由为前提,所以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群”和”己“必须调和,培养公民素养应该就是这个解方。



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作总结发言


在两轮精彩的人文对话之后,杨朝祥校长和王石主席分别为“2016两岸人文对话”作总结发言。杨朝祥说只有健康的个人主义才能发展出良好的群己关系。王石谈到,文化交流大多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像大陆和台湾之间这样的交流是非常珍贵的。两岸中华儿女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对对方都抱着美好的期待,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达成更多的共识,达到一种和解。



与会嘉宾参访佛光大学


“两岸人文对话”是中华文化促进会与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自2012年以来,已相继在北京、南通、台北、杭州、长沙成功举办了五届,两岸学者分别就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中华文化与学生品德教育,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中华文化对当代教育的意义、中华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进行了讨论。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